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

第 7 部分

从此,两个人成为了一生的朋友,造就了中医历史上一段朋友的佳话。

其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,给大家聊聊。

在两人畅谈医药的时候,王肯堂就注意到这缪希雍有一个习惯,什么习惯呢?就是有事儿没事儿的,总是从袖子里拿出一个东西,放进嘴里咀嚼(见袖中出弹丸咀嚼),王肯堂就奇怪了,这位老兄偷着吃的是什么好东西啊?这么神秘?

一开始还忍着,不好意思问,甭搞得自己挺嘴馋似的,后来架不住缪希雍总是在吃,就实在忍不住了,于是就开口问:“缪兄,你那是什么好东西啊?”

各位此处注意了,我们大家也都很好奇吧,这位缪希雍到底都在怎么保养自己呢?原来他是一身子骨挺弱的孩子啊,怎么就变成了一个大侠般硕壮的人物了,说话声音大得连墙壁都要震坏了,甭问,中气很足啊,那他到底是吃什么把身体弄得这么好的呢?

正好,王肯堂同志替我们问了,我们听听缪希雍是怎么回答的吧。

缪希雍说:“这是我在游历中得到的一个秘方啊,叫资生丸(这药现在药店有卖的,有叫资生丸的,也有叫补益资生丸的),是调理脾胃的,在饥饿中的人,服用了它就会感觉不饥饿了,吃饱了的人,服用了它,就会很快地消食啊。”(估计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双向调节的作用)

然后,缪希雍一点也没犹豫,立刻把这个方子写了下来,送给了王肯堂。

一般人,有个秘方什么的都是藏枕头底下,谁也不告诉,但是到了缪希雍和王肯堂这个层次上,人家一点都不保守,有什么心得都主动告诉对方。

王肯堂拿来这个方子一看,不禁拍案称奇,好方子啊!于是就收了起来。

然后,缪希雍还送给了王肯堂一些资生丸。

但是,此时王肯堂虽然觉得这是个好方子,但却没有相信它有那么大的功效,也就是说,很怀疑它能够有那么好的消食效果。(颇不信其消食之力)

终于有一天,试验药效的时刻来到了,那天,朋友找王肯堂饮酒,王肯堂多吃了点,酒足饭饱以后,问题却来了,他不敢睡觉了,因为古代医家都比较懂得养生,吃得太饱后立刻睡觉,是很伤脾的(这个各位注意了,现在很多人这么干),怎么办呢?嘿,这不正好试验一下这个资生丸的功效吗?

于是,王肯堂同志就本着负责任的精神,亲身体验了一下资生丸的功效,服用了两丸。

结果,还真没想到,消食效果非常好,第二天早晨起来,一点积滞的感觉都没有。

于是王肯堂对此方特别的信服(始信此方之神也),并把这个方子作为父亲晚年的保健用药。

王肯堂的父亲由于年龄大了,“年高脾弱,食少痰多”,后来晚年的保养,基本上就靠着这个资生丸呢。(余龄葆摄,全赖此方)

顺便提一句,王肯堂的父亲活到了九十多岁,这在古代是十分罕见的,可见此方的功力。

而王肯堂,也很快就让缪希雍见识到了他的实力。

原因是,缪希雍自己有一次也病了。

您该奇怪了,手段这么高强的一个医生,自己也有病啊?

瞧您说的,医生也是人啊,是人哪有不得病的呢?

有句古话说的好,叫:医不自治。意思是说医生自己有病的时候,自己治疗的效果不好。

其实这话有一定的道理,因为医生在给自己看病的时候,通常考虑的因素会很多,会把自己的诊断思路给搞乱,有时候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。

这个时候缪希雍就是这样,他此时的症状是身上发热不已,他把它当作外感来治疗,服用了辛凉解表之药,但是没有效果,反而使病情“沉困之极,殆将不支”。

怎么办?不能自己开药了,在附近自己能够相信的医生里,只有王肯堂了,于是就把王肯堂给请来了。

王肯堂一诊断,嗨,缪兄你搞错了,这不是外感,这是瘀血啊!

看来这位王肯堂同志也有自己独特的诊断方法啊。

于是,开了治疗蓄血的药物,等药煎好了,端到缪希雍的面前,缪希雍一闻这个药味,大声叹道:“一何香也!”

于是一饮而尽,当天,热就退了,第二天,泻下了许多黑色的大便,然后病就好了。

王肯堂兄弟果然有独到的地方啊!

从此,两人更加互相敬重,经常在一起切磋,还一起治疗了一些患者。

【双雄联手】

其中一个医案就还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喝童便的于中甫同志,他的大儿子病了(这家人认识缪希雍真是太幸福了,一家人的病全都给包治了),什么病呢?是出了水痘,同时兼血热与气虚,先服用了解毒药,服用以后毒气下泻,开始泻肚子,这个时候,出现了一个危急的症状,那就是水痘开始瘪了,这叫内陷,中医认为是正气不支了。

怎么办?小孩子禁不住这么泻啊,于是请来了缪希雍,缪希雍一看,就用了一点点的鸦片(用了五厘,大家别害怕,现在不用鸦片了,都用罂粟壳了,也叫“米壳”),加上炒莲r五分,用米汤给送了下去,结果泄泻就立刻止住了。

这时,王肯堂也在旁边,就说,还要补气,于是接着用人参二两(量够大的)、黄芪三两、鹿茸三钱,煎服,服下去以后,元气就足了,再看水痘,“浆顿足”,然后,很快就痊愈了。

这个小孩子能够得到中医历史上两位大家的联手会诊,够有面子的啊,这在中医历史上都少见,一般都是单枪独斗来着。

另外一位如此有面子的人叫康孟修,是云间人(在现在的松江),这位康老兄患的病也很奇怪,是身上忽冷忽热,吃不下饭,已经很长时间了,病重得几乎要挺不住了。(久之,势甚危)

缪希雍听说以后,就跑去给人家诊病,我们的缪希雍诊病有个特点,就是喜欢主动上门,虽然现在看这是好事,那在当年确实不容易。

过去医疗界有句话,叫“医不叩门”,换现在的话说就是:不要太主动了,您自个儿跑到患者那里,冲患者说,我来给你治治吧,患者会觉得你特不靠谱,他绝对会拒绝你,然后凌晨跑到大医院去排大队挂号去。

这是患者通常有的一个心理,但是,缪希雍却不管这个,我们在后面还会谈到,缪希雍是经常听说谁病了,没等人家来请,就主动上门,而且,有时经常是大老远的跑去,给人看病,在许多医案里,这路途还通常不是一般的远。

话题说回来,就在缪希雍给康孟修诊断完了以后,却犯了难,为什么呢?因为他这诊断指征太少了。

平时我们要诊断,需要望闻问切,然后找出诊断的特异性指征,进行判断,可这位,除了忽冷忽热,其他的诊断指征却很少。

您别看缪希雍这个人长得像个豪侠似的,一定心粗,其实不是的,他在诊病的时候,当时的人评价他是:“其察脉审症,四顾踟蹰,又甚细、甚虚、甚小心”。

面对这个康孟修患者,缪希雍并没有马上开方子,而是回头静下心来仔细地思考,然后“遍检方书”,就是把家里的医书都给翻了个遍,反复地分析。

最后,自己分析还不够,还拉上了王肯堂,两个人一起分析,然后,一起定下了使用的方子:五饮丸。

这个五饮丸是《外台秘要》里的方子,成分是干姜、茯苓、白术,就三味药,是治疗因为长期喝冷饮或者喝茶导致的体内停饮之证,可见缪希雍把古书是翻了个遍。

缪希雍和王肯堂这二位高人一同出手,效果如何呢?

结果是:“立瘥”,就是立刻就痊愈了。

这位康孟修简直感觉太幸福了,这个恼人的病竟然一夕而去,而且,还是人家主动上门来给看的,对于如此与自己肝胆相照的人,还有什么说的呢,于是他就和缪希雍也成为了好朋友。

日后,他们的关系直如亲兄弟,而缪希雍的母亲也是在康孟修家里去世的,令人欷殻В馐呛笫拢颐墙酉吕丛倭摹?br /

【有一种朋友,可以生死相托】

要说我们缪希雍四处云游,寻访高人,提高医术,大家可能想他这十来年就没回家,一直在外面来着,其实不是,他在江南一带云游的时候,是经常回家看望母亲的,因为江南就那么大的地方,哪儿到哪儿都不远。

不用我说大家也看出来了,这十来年对缪希雍简直是太重要了,由于他为人豪爽,谦虚好学,结果广阔大地到处都是他的课堂,每天他都能学到新的知识,这些内容那可都不是我们在书本上能够学到的啊,这些知识在他那勤于思考的大脑中酝酿、激发,那可就无法估量其分量了。

在缪希雍将近四十岁的时候,他认为自己已经取得了预想的成果,就准备结束游历的生活,就在这个时候,他犯了一个错误,这个错误可能会让他遗憾终生。

事情是这样的,缪希雍这个人博学多才,大家不要以为他只是学习医学这些内容,实际上他在好多领域都有所建树,比如,他精通水利(他和清朝的徐灵胎估计特有共同语言),对如何兴修水利有些见解;他还精通堪舆(就是现在说的风水),堪舆界有一本很有名的书叫《葬经翼》就是我们的缪希雍写的;前面说了,他在酿酒方面还有点绝活儿,总之,这位缪希雍大侠是个多面手,总喜欢思考点问题,关心一下国计民生。

我发现过去的医生都有这个问题,按照我们的想法,您把自个儿的病瞧好了,就算是为人民多作贡献了,可这帮古代的医生似乎总是觉得这样还不够,总是想在本职工作之外,再折腾点儿什么事儿。

这不,我们的缪希雍没事儿的时候就想了,这每年北方的粮食都不够,都要从南方通过漕运运到北方,这船夫也要吃饭,等一路运到北方,这粮食可就消耗很多了(这是实际情况,每运一石粮食,需要消耗数石船夫的口粮),应该在北方也开垦水田,这样就可以解决大问题了,南方百姓的负担也不那么重了,这岂不是大大有利于国家?

您瞧瞧,他都想到粮食部、交通部的工作领域去了,这就好比我在这里看着病呢,突然就想到京广铁路那里需要改进,这的确是精力太旺盛了。

他不但这么想了,还查阅资料,认为这非常的合理,于是就写了份报告,这份报告就交给了一个叫徐贞明的官员。

这位徐贞明是谁呢?原来,他是隆庆五年进士(和那位赵用贤是同学),中了进士后,担任浙江山y县令,若干年后,他将成为倡导海河水利的代表人物,在中国水利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。

当时,缪希雍就把自己的看法和这位徐贞明聊了,徐贞明也特有责任感(其实这事儿皇上一点都不上心),认为这个想法合理。

恰巧,这位徐贞明同志工作努力,没多久就被提拔到了北京任工科给事中,他到了北京以后,详细地考察了北京周边的地理状况,他发现,北京周边驻军的军粮这样从南方运来,不但损失大,如果水路受阻,那么军粮供应就会中断,这样极其危险,应该在北京周边效仿南方,开垦水田,兴修水利,以保证粮食供给。

于是他就不断地上书给上面,后来,皇上就命令他和一些大臣一起进行实地勘测和考察。

这个时候,他想起了缪希雍,于是就给缪希雍来了信,说这是个为老百姓做事的大好机会,希望你能过来帮我。

缪希雍接到信以后,心里却开始矛盾了。

为什么呢?原来,缪希雍在这次回到家乡后,发现自己的母亲明显的衰老了,自己整天在外面给人家看病,其实自己的母亲也需要照顾啊。

于是,缪希雍就决定结束这长达十年的游历,守在母亲身边,照顾母亲,不再远离。

其实,人在青年的时期都是喜欢远行的,但是一到了中年就会发现,你能够和父母在一起相处的时光就只有那么几年。

可是,就在这个时候,缪希雍收到了徐贞明的邀请函。

怎么办呢?缪希雍很犹豫,自己有心去做这件利国利民的事情,可是,自己的母亲身体衰老了,也需要照顾啊。

就在这时,缪希雍的老母亲周氏看出了缪希雍的心思,一天,她把缪希雍叫到了面前。

她对缪希雍说:“儿子啊,你还记得你小时候,和游侠少年混在一起,为娘曾经教训过你什么吗?”

缪希雍回答:“记得啊,孩儿一辈子都记得,娘告诉我,要像父亲那样,一心为百姓做事。”

周氏:“是啊,现在在北京开垦田地,这是功在千秋的事情啊,有多少老百姓将会受益,你一定要去啊,为娘的身体不要紧,但是,如果你丧失了这次机会,却是为娘一辈子都会内疚的事啊。”

缪希雍:“这……”

周氏:“不要再犹豫了,为娘命你,即刻启程!”

周氏老太太早年就失去父母,成为孤儿,但是,她却深明大义,就是在这么大岁数上,还不忘记教育自己的孩子,有这样的母亲,实在是缪希雍的幸运啊。

就这样,缪希雍在母亲的叮嘱下,出发去了京城。

在离开前,他不放心自己的母亲一人生活,就把母亲托付给了自己的好朋友康孟修,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缪希雍和王肯堂一起给治病的那位。

康孟修此时已经是缪希雍的知心好友了,他对缪希雍保证:“缪兄,你的母亲住在我这里,我对自己的母亲有多孝顺,就一定对缪兄的母亲多孝顺,我只把她当作自己的母亲,请你放心吧!”

后来,他果然兑现了自己对朋友的承诺。

缪希雍感激地握着朋友的手,久久不能放开。

最后,他踏上了赴京之路。

在北京,他们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,由于缪希雍精于考察地理山川(估计是看风水练的),他们绘制了大量京郊的山水地理图,然后在经过周密的设计后,开始开垦水田,兴修水利。他们夜不安寝,呕心沥血,在这种艰苦的努力下,不到半年,就在平谷、三河、密云、蓟州、遵化、丰润、玉田等地,开垦出水田近四万亩。

今天,北京周边的许多良田仍然是当初他们所开垦的。

然而,就在徐贞明缪希雍他们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,皇帝却一道圣旨,废止了开垦。原来,他们的开垦政策是哪个百姓开垦,地就归谁,可朝中一班阉人、贵族在京郊占有大量闲地,如果都被开垦为水田,谁开垦归谁所有,他们的损失太大了。于是,他们一有机会,就在皇帝面前进谗言,皇帝当然也是个糊涂蛋(不知道脑袋是怎么长得),也觉得垦水田、兴水利之举不妥。于是众人的一腔爱国热血,终于被皇帝给彻底地浇凉了。

就在这个时候,缪希雍的家里也出事了。

原来,缪希雍的母亲在康孟修的家里住得好好的,却突然一不留神,患了痢疾,把老太太给泻的,真是太痛苦了。

康孟修夫妇也确实做到了对朋友的承诺,文献记载,他们对缪希雍的母亲,百般照顾,朝夕伺奉,像对待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。(孟修夫妇百方周旋,晨夕供奉,如子媳)

但是,他们都不是医生啊,王肯堂此时也不在此地,请了些其他医生,都毫无效果。

在最后,周氏老太太把康孟修叫到面前,与孟修绝别曰:“吾儿虽北游,有公在,如吾子,吾目瞑矣!”

说完以后,老太太就去世了。

康孟修痛哭流涕,冲着北方跪下,心中祈求着朋友的原谅。

若干天以后,远在北京的缪希雍接到了康孟修的信,读了以后,知道母亲已经离开了自己,他没有想到,自己与母亲那天的对话竟然是最后一次了。

作为一个医生,一生救人无数,最后却连自己的母亲病了,都未能挽救,这是何等的痛心啊!

此时,缪希雍望着开垦了一半的田地,悲从中生。

向南方跪下,叩拜,然后放声大哭。

在经过长途奔波之后,缪希雍回到了家乡,见到了康孟修。

康孟修感到无比的自责,他给缪希雍跪下,说自己没有脸面再见朋友了。

缪希雍流着眼泪上前扶起康孟修,说:“我的好朋友,人生都有生老病死,你已经尽到一个挚友的职责了,我怎能怪你呢?!”

然后,缪希雍将母亲葬在了阳羡山中,距离自己的父亲和大老婆孙夫人的墓地几里地远的地方。然后,在旁边也给自己擗出了一个位置。

这一年,缪希雍已经四十岁了,在四十一年以后,这里将是他永远陪伴母亲的地方。

那位和缪希雍一起为北京开垦了四万亩良田的徐贞明先生,极度失望之余,愤然辞官归家,四年后,抑郁而死。

今天,北京周边水库密布,河道纵横,良田无数,粮食产量已经直超江南。

但是,我们无法忘记,那些质朴的先人,为了老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,曾经做过的努力。

【大展拳脚的时刻到了】

此时的缪希雍,已经是学验俱丰了,家乡的人闻听得他回到此地,就闻风前来求诊。缪希雍凭着自己过硬的学识,开始大展拳脚。

这不,患者开始来请了,有位叫杨纯父的人,他家的小孩子病了,什么症状呢?是身上寒热不已。先是请来其他的医生,这些医生一看,身上寒热,甭问啊,这是外感伤寒!

于是,用治疗外感病的药物开始解表,结果毫无效果。

恰巧这个时候,听说缪希雍回来了,就赶快给请了过来。

缪希雍诊断了以后,说:“这不是外感,这是体内受了伤啊。”(此必内伤)

“啊?!”大家都大吃一惊,这么小的一个孩子,会受什么内伤啊?难道,这个家里,出现了心怀叵测之人?!

杨纯父同志也很恼火,瞪起眼睛,问奶妈和仆人们:“怎么回事,孩子受过伤吗?”

大家一口咬定:没有啊?(并不知所以伤故)

这的确是个疑案,小孩子自己也说不清楚,怎么回事儿呢?

大家转过头来,全都看着缪希雍,但是缪希雍还是一口断定,孩子肯定受过伤!

恰巧,就在这时,他们家背柴火的仆人正好从外面进来,听说此事,突然想起了什么,说:“我曾经看到过这个孩子爬院子里的竹子,竹子梢断了,他从上面跌坐到地上,难道是这样受的伤吗?”(囊见郎君攀竹梢为戏,梢折坠地,伤或坐此乎)

缪希雍忙让他给指出爬竹子的地方,一衡量高度,就肯定地说:“就是这样受的伤了,这么高掉下来,p股着地,一定是受了内伤。”

真相由此大白!

于是,开了活血导滞的

人气小说推荐More+

四合院之学会当老六
四合院之学会当老六
一朝穿越,满院禽兽,手持止血钳,做个老六,新手写作,若有不妥之处,请多指正,本书不修仙,单女主,争取为大家带来一本好书。本书纯属娱乐,请诸位看官不要过多强调是否遵循原剧,是否严谨,我只是想把我心中的四合院里的那些人那些事表达出来罢了。敬请谅解,谢谢大家。
许愿塔的哈哈
人在黄埔毕业,从团长开始崛起
人在黄埔毕业,从团长开始崛起
++(麾下已经两个军,放心入)穿越抗战时期,秦风成为一名晋绥军团长。同时激活签到词条系统。只要每日签到,就能获得词条奖励,词条可以赋予麾下将领和士兵。...当看到这些词条后,秦风懵了,怎么我的这些词条都好像带点副作用?无奈的他只好想办法筛选目标,尽可能让副作用降至最低。...不知不觉中,秦风麾下已经猛将如云!万架战机鹰击长空!大洋舰队纵横四海!重装机械部队啸聚天地!最后,秦风将目光看向了墙上大地
落笔成张
四合院之大城小爱
四合院之大城小爱
++++讲述贺来在四合院的一生,与女主雨水共渡余生,和众大爷斗智斗勇,改写他们价值观念,走上真正的情满四合院
阿萨蒂格岛的道林辰
四合院:情满
四合院:情满
现代人张大壮穿越到上世纪60年代,竟然是众禽的四合院中!还是个路人甲?嘿!算了,没有那个主角命,就别耍那个主角病,来了就安心混日子吧。不过,能改不?应该。。能吧?
真金火不炼
次元入侵现实
次元入侵现实
地球平行位面,灵气复苏,火影、海贼王、死神正在融入地球,翻开网络,刘浩发现只有自己一人熟知剧情,你说,我要不要告诉他们?西游、洪荒剧情正在开启
吴子雄